真是不查不知道,一查“吓一跳”。 当越来越多网友都在畅想5G蓝图、吐槽4G网速,想不到竟有这么多人用的还是2G/3G网络。
看到这组数据,可能有人首先会疑惑:全中国才14亿人口,为什么移动电话用户会有16亿户? 这是因为在同一家运营商,一张身份证最多可以办理5张电话卡。 所以假设平均每人拥有2张电话卡,再忽略刚发展的5G用户不计,仅按照16亿用户中有80%是4G来计算,那么目前还在使用2G/3G网络的人数约为1.6亿,这跟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相近。
1.6亿,几乎相当于全中国的老年人口呀! 如此看来,使用2G/3G网络的主力军,应该就是家里的老人。而他们之所以一直没有变为4G用户,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: 1、老人不舍得花钱买4G手机; 2、只会用手机打电话,还不懂得怎么用4G上网; 3、老人居住的地方还没有覆盖4G信号。 抛开信号覆盖这个外部因素不讲(个人无法立刻改变的,而需要电信运营商的努力),今天我想重点聊聊前面两个原因。 “老人不舍得买”,折射的是贫穷问题一个是物质层面的贫穷,如果老年生活本来就挣扎在温饱线附近,只能靠着少得可怜的补贴或赡养费过日子。那么除非子女出钱购买,不然老人自己是没有多余的钱财来购买4G手机。 另一个是精神层面的贫穷,虽然很多老人不用过于愁吃愁穿,虽然现在一台普通的4G手机只需几百块,完全也在他们的经济承受范围之内,但是对于经历过艰苦年代的老人来说,勤俭持家是他们多年来安身立命的习惯,难以短时间改变。 正如李诞在《奇葩说》第6季,谈到“我们的观念为什么总跟我们的父母冲突”:
很多时候,子女改变父母的物质贫穷相对容易,只要给他们钱财就好。难的是改变父母思想上的贫穷,这还需要耐心沟通和技巧引导。 比如父母如果不舍得用几千块的4G手机,那可以买一部几百块的给他们先用着,或者用善意的谎言骗他们说这手机是公司抽奖送的。 不管是使用什么样的手段,只要能让老人家比较心安理得地接受新手机就好。 “老人不懂得用”,折射的是学习问题如何使用科技产品,这在年轻人看来就是小菜一碟,而对老人家来说却像是难以跨越的鸿沟。 众所周知,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弱,老年人的学习能力日渐下降,难以跟上科技发展潮流。 这么说,难道老人们注定只能被新兴事物所“抛弃”吗? 答案是否定的。 王德顺48岁创造造型哑剧、60岁开始系统学英语、80岁学打碟、83岁仍保持每天三小时健身,他的人生如同“开了外挂”。
由此可见,只要学习意愿足够强大,老人自身也能克服年龄的障碍,跟年轻人一起与时俱进。 只是有时候,现实也有“残酷”的一面。 有些老人就算想要融入科技潮流,也会苦于没有人指引他们。特别是那些留守农村的空巢老人,既没有子女在身边,也没有城里社区的老年人“手机课堂”,就像生活在信息的孤岛。 这时候,就需要子女晚辈作为领路人,愿意花时间手把手地教老人家如何使用科技产品。 网上就有很多这样温暖的例子,90后男生手绘微信手册教父母使用微信、姑姑教爷爷使用微信等,所以说我们不应该“抛弃”家里的老人。 有人可能会说,自己没有这么厉害的动手能力,也没有闲工夫画这些。其实,大不必担心这些,因为有手机厂商帮忙解决,比如专门设计的智能功能机,或者能简化手机操作系统的软件。 只要晚辈们稍微花点心思,学习能力再差的老人也能学会使用科技产品,大步走进互联网世界。 所以在经济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,我们追赶科技潮流和思考“5G如何改变生活”的同时,还要回头“扶一扶”落在后头的老人,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科技的乐趣和互联网的便捷。 春节又将至,大家是否还记得,去年春节期间爆红网络的视频短片《啥是佩奇》? 是否注意到,这个故事的起因是老父亲旧手机的天线掉了,只能自己问村里人“啥是佩奇”。 是否注意到,老父亲所在村子已经接入互联网,放羊的老人都在用智能手机看短视频。 是否注意到,在短片的最后,老父亲终于也用上了智能手机。 一眨眼又过去了一年,随着贫困人口越来越少,我相信越来越多的老人都用上了智能手机。 如果家里老人还没用上智能手机,经济条件允许的话,希望大家今年春节回家都能给老人买一台智能手机。然后再花点时间耐心教他们如何使用,就像小时候他们教我们学走路一样。 这样我们再回到城市打拼,闲暇时就能跟老家的父母视频聊聊天,排解下双方的思念之情。 2020年,既要脱贫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,也要让科技的光芒普照到每一个人。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。 【宅学青年:学习是一门“技术”,希望能帮你少走弯路……欢迎关注】 |